【辉煌七十年 洞头人行天下】援藏干部唐建松: 高原筑梦 书写无悔人生

2019/09/17

唐建松。

  洞头网讯(记者 张敏洁 陈超凡 陈经宝)工布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以北。在这个海拔3600米、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雪域高原,有一位来自洞头的干部在这里默默奉献,书写着无悔。

  雪山高耸、草原广袤、藏民淳朴、牛羊遍地……这是我们心中西藏的模样,然而,对于援藏干部来说,却不仅如此,缺氧、高寒,还有勇挑援藏脱贫的重负。在高原,紫外线辐射十分强烈,因此唐建松常年带着一副墨镜,但对于在西藏工作的艰辛,他并不愿意多提起。

      工布江达县的海拔相对较高,有3400多米,在高原3000米以上空气都比较稀薄,唐建松尽量克服在高原工作身体的一些反应,工作了三年以来,逐渐适应了这个地方的工作环境。

  作为援藏干部,唐建松觉得,除了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外,工布江达县与内地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这个小县城经过多年援藏建设,呈现出良好的风貌。

  “其实我刚来西藏的时候,跟我印象中的西藏反差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国家近几年的脱贫攻坚的行动,西藏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现在的一些市政面貌就不用说了,村庄也像我们洞头一样,有些美丽村庄的建设,包括一些旅游村,他也慢慢的以这种农家乐的形式,提升旅游的整体形象,逐步当地的牧民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唐建松说道。

  从城镇建设到产业培育,从民生改善到深化改革,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上开展了一次次生动的实践,也为这座高原小城带来大变化。如今在西藏,有越来越多来自内地的年轻人来到雪域高原工作,这种经历让他们的青春更加壮丽。

      ”毕竟也是浙江那边过来的,我们在沿海地带接受的是一个很前沿的一个教育,也很想说让我们毕生所学,从小到大学到的东西能够给这边的孩子也好,给这边的老百姓也好,多多少少能够带来一些影响,希望他们能够跟我们民族团结一点,能够跟我们的思想更加接近一点,有利于我们民族之间的团结。“来自浙江的援藏干部朱玲淑说道。

  一个个援藏项目,在援藏干部的艰苦奋斗下,落地开花。天堑变通途,在雪域高原上慢慢成为现实。当“五岛连桥精神”遇见“西藏精神”,雪域高原上燃起的希望之火,生生不息。

      “来西藏也将近3年多了,对家乡也特别想念,每一次短暂的探亲假回家的时候,都感受到洞头的发展变化,我也感觉到非常的欣喜,可以说远在他乡,作为远方的游子来说,时常挂念着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的建设,借我们新中国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我也祝愿洞头的老家越来越美好,洞头的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唐建松说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