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立区战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016/12/29

  中共温州市洞头区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当前洞头内外部发展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我们要赢得主动、开创未来,必须立足洞头实际,把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海洋强区作为建设海上花园的战略,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

  未来五年,洞头将坚持绿色发展,全力营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继续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打响海岛生态文明品牌为重点,全力打造洞头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构建主题鲜明、支撑有效、体系健全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我区生态化战略工作,在保护、修复、提升上下功夫,深化环境治理,打造美丽洞头。

  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抓手 营造宜居宜游新环境

  一直以来,洞头把海洋生态环境作为第一竞争力,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始终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坚决贯彻各级部门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区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2013年,洞头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探索海岛特色的海洋生态文明之路,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投入保障机制。通过全面推进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划定洞头东部311平方公里特定海域,重点加强岛屿生态和海洋牧场生态管护,强化海洋生态保护,通过重点示范项目引领带动,突出抓好环中心渔港和环海西湖“两环”美丽水乡示范项目建设,强化亲海景观打造。

  2016年是洞头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之年。而今,山水相映,海天一色,洞头正挥洒笔墨,绘出“海上花园”的新画卷。洞头紧紧围绕“海上花园”建设目标,以各类生态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通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助推“海上花园”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先后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8月初,洞头区各部门收到了一份《温州市洞头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三年计划》)。意在通过三年努力,使洞头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要求。

  “长期以来,洞头一直以‘生态建县’战略为目标。自2015年撤县设区,并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后,洞头生态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定。”据美丽洞头办负责人介绍,洞头区启动“生态化战略”,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成为了全省第一批示范创建试点区之一。洞头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修编,又进一步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准进行分解和落实。

  《三年计划》对洞头接下来的生态建设工作任务作出了明确安排:2016年,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各项指标现状值显著提升;2017年,实现产业布局全面优化,循环经济全面展开,生态教育基地基本建成,环保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8年,计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雏形基本形成。

  同时,洞头生态办与中国环科院合作推出了《2016年度街道(乡镇)绩效考核项目分项考核细则》。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环境监管等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考核,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未来五年,洞头将通过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海洋海岛保护,科学划分生态岸线,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相互协调的空间格局。有步骤实施国家海洋公园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实行无居民海岛分类保护管理和梯度开发强度控制,打造最美国家海洋公园。加强海岸线统筹管理,重点保护滩涂、岸礁、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等资源,开展立体式执法,切实保护海洋海岛原生态。

  以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为契机 强化海岛资源修复

  长期以来,渔业捕捞、人工养殖都是近海渔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但直接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海水富营养化的日趋严重。洞头曾经一度面临着捕捞过度、渔业资源衰退的现象,“东海无鱼”成为沉重的话题。

  为此,“海洋牧场”应运而生。2013年,洞头总投资2.3亿元的鹿西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加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利用自然海域进行生态养殖的渔业养殖项目,其“深水养殖+休闲渔业+岛礁观光”的模式也成为创举。如今,越来越多几乎快要消失的海洋生物又一次出现在洞头近海。

  除了利用开发,海岛资源修复也是洞头区生态建设重视的重要一环。据不完全统计,洞头近几年累计投入海洋生态修复资金3000余万元,增殖放流各类苗种3400万尾,投放人工鱼礁9万余立方空体。此外,从2011年开始,每年11月初,洞头都有举行国际放生节。上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齐聚洞头国际放生台,一同将百万余尾优质鱼苗放流入海。

  为了减少海上污染,洞头严格海洋环境监控,设立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点18个、赤潮动态监测点6个,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在设立岸上回收点、海上流动回收船的同时,推出回收废油水、废弃物补助政策,提高了渔民回收废油水、废弃物的积极性。为避免过度用海,洞头对涉海项目设定了严格准入条件和审批管理制度,同时对用海企业、涉海项目全面推行海洋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洞头累计实施15个海洋生态补偿项目,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6.3亿尾(粒),投放人工鱼礁9万余立方空体,建成152公顷海洋牧场示范区和1053公顷省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名列全省前列。

  此外,按照“全域规划、整岛修复、核心创建、分期实施”要求,对海岛海域生态进行系统性整治修复。全力以赴推进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努力把洞头打造成为最具标杆意义的国家海洋公园样板区。

  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开展温州(洞头)中心渔港、东沙渔港清淤疏浚,加快半屏岛、东岙湾、东沙湾等沙滩整治修复,建成海洋生态廊道,打造全国海洋生态示范工程。推进洞头渔场修复振兴,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探索设立岩礁保护区,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

  同时,实施废旧矿山和裸露山体修复。坚持不围垦定力,做好保护、修复、提升文章,切实加强海岸线统筹管理与保护,推进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创新海洋管理模式,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持续开展陆海同治,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建设水平。

  以全域景观提升为目标 建设幸福宜居美好家园

  五年来,洞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全面落实“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示范创建等各项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社会和谐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

  在建设美丽海岛水乡方面,我区三年投入资金18亿元推进“五水共治”,完成污染源治理、水环境保护等六大治水工程。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覆盖率达100%、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率100%、治污设施排放达标率100%。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着力推进富有海岛特色的园林绿化工作,争创省级园林城市。

  生态林业建设方面,着眼森林洞头建设和森林生态安全建设,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林相改造工作,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美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利方面,实施污染源治理、防洪防潮安全、水环境保护、浅海开发利用、海岸景观建设和水乡文化提升“六大治水工程”。截至10月底,56项省市重点治水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3%。农村污水治理方面,2014年度18个治理村已完成移交工作;2015年度51个治理村完成项目竣工验收,预计年底前完成移交工作。

  目前,洞头生态文明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国家海洋公园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基本建成。全区一半以上村居建成花园村庄。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以内。

  未来五年,洞头将稳步推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继续巩固国卫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扎实推进卫生城镇创建,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带动农村环境卫生改善,高标准建成一批花园村庄,创成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通过实施古渔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海岛特色古渔村品牌。加快市政设施景观化改造,打造城市特色家具。实施林相改造规划,建设整岛森林公园、休闲栈道、有氧慢道,构建绿色畅游网络。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优化海岛绿化生态系统。推进彩化香化文化工作,开展入城口及道路沿线景观改造。实施城乡亮化工程,展现海岛夜景魅力。

  记者 苏婷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