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海洋强区战略 激发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2016/12/29

大小门石化产业基地。

  未来五年,我区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加快建设“海上花园”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量提质的攻坚期。洞头将立足海洋、海岛、海湾、海鲜、海霞的“五海”优势,实施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海洋强区的“三区”战略,全面建设“海上花园”。

  其中,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海洋强区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海洋强区更是经济基础,共同形成海上花园建设的战略支撑。

  借海之力

  盘活海岛优势资源

  此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温州市洞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实施海洋强区战略要紧紧抓住海洋海岛开发的战略机遇,做足海的文章,加大陆海统筹、内外开放力度,强化要素保障、体制创新,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开发大小门临港产业集聚区,构筑以临港工业、绿色石化、港航物流、现代渔业为主的海洋产业体系,做强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进一步提升洞头的战略地位,为建设海上温州提供重大支撑。

  报告指出,洞头虽然人口少、陆域小,但是经过近年来的有效投资和基础铺垫,在海洋生态、港口岸线、空间腹地、对外开放等方面优势不断显现。作为一个海岛区,海是洞头最为宝贵的财富,只有坚持合理开发与科学保护并重,用好渔、港、景、涂、能等资源,才能将独特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只有更加注重科学用海、经略海洋,才能发挥优势。

  特别是以区位和空间为主的海洋优势,以生态和景观为主的海岛优势,以港口和岸线为主的海湾优势,以海产和美食为主的海鲜优势,以特色文化和人文精神为主的海霞优势相互叠加,这“五海”优势已成为洞头加快建设海上花园的强劲引擎。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洞头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强化使命担当,抢抓战略机遇,做足“海”字文章。

  未来五年,洞头必须坚持陆海统筹,全力提升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统筹开发陆海空间,强化平台建设、项目引进、有效投资,培育海洋和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推动经济增量提质。

  围绕培育百亿级主导产业,实施精准招商,锁定龙头项目高标准建设,谋划一批支撑力大、功能性好、导向性强的重大项目,带动区域发展。依托大小门岛做强临港石化,积极引进大型石化项目,加快中石化LNG等项目落地投产,延伸绿色石化产业链,建成小门临港石化产业起步区。依托核心港区做大港航物流,培育海运龙头企业,开发物流园区,建设大门大宗散货中转码头,激活港口发展。依托洞头渔场做优现代渔业,加大紫菜和羊栖菜养殖新海区规划、新技术运用和新市场拓展,推进多元化、立体化生态养殖,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引导发展远洋捕捞业,打造渔港经济区,发挥渔业转型示范效应。

  全力实施“海上田园”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和省级渔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创建,做强做特海水养殖。积极发展水产精深加工、电子商务、创新平台、生态海洋牧场等新业态,支持涉渔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浅海鱼贝藻综合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运用,探索海区立体化养殖新模式。依托特色产业、渔业文化等资源禀赋,创建一批集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渔乡特色小镇,加快推进渔业向业态多元化、功能多样化、生态经济化转变,打造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集聚区和新动力。

  谋海之利

  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

  纵观过去,洞头海洋资源禀赋优良,开发空间广阔。梳理近五年来洞头经济发展的脉络,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呼之欲出。

  海洋经济就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海洋经济既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上的突出亮点,更是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洞头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八十年代“唱渔歌”、九十年代“打桥牌”、 21世纪以来“念海经”。可以说是,从“渔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到以“构筑大交通”为主导的基础建设阶段直至进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加速发展阶段。

  过去五年,洞头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集中力量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随着洞头撤县设区与温州大都市区的深度融合,各项基础设施的加速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同时,洞头充分发挥深水港和岸线优势,陆岛联动,陆海衔接,统筹开发陆海空间,重点推进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大门海洋经济示范区、状元岙港区开发建设,着力在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方面形成产业优势,把洞头建设成为上规模、上水平、高效益的临港工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和海洋渔业基地。

  伴随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洞头作为温州奔向“东海时代”桥头堡的效应日渐凸显。目前,洞头区内空间布局,大致形成四大片区。

  北片的临港产业区,包括大小门、状元岙港区,加快建设大门海洋经济示范区,立足临港产业岛、港口物流岛、现代渔业岛的发展定位,按照“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培育大石化”要求,打造石化产业集群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中部的环海西湖城市核心区,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围绕低碳经济先行区、旅游休闲集聚区、时尚人居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环湖景观带、环湖度假圈,完善功能配套,吸引人口和高端要素集聚。依托海洋海岛特色风貌和陆海空间,打造高品位的时尚宜居城市。

  东南面的旅游休闲区是全面建设国家海洋公园。作为洞头的独特品牌,规划陆海面积311平方公里,涵盖洞头三分之一以上的岛屿、岛礁。通过实施国家海洋公园总体规划,努力建设集滨海休闲度假、海岛体验、海洋运动、海洋特产购物等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海洋公园。

  西面的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以“东方时尚岛·海上新温州”为主打品牌,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智慧新城,打造产城融合新区。

  撤县设区后,融入温州城区发展的洞头,正承担着温州城市东扩和“时尚之都”建设的使命,全力加快同城发展。随着实施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海西区国家战略的推进,洞头同城效应日趋显现。环境秀美、功能优化、管理智能,“海上花园”已然在东海之滨向世人展示其无尽的魅力。

  强海之势

  深挖“海韵”文化品牌

  洞头因岛闻名,海洋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海岛文化、海霞文化,而且洞头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生态文明都散发着浓郁的海洋气息。特别是妈祖祭典、海洋动物故事、贝壳舞、龙头龙尾等众多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贝雕、渔民画等工艺美术项目,以及望海楼、妈祖宫、小朴村、东岙村等古建筑和特色渔村,都为洞头文化资源烙上了鲜明的海洋文化印记。

  去年,洞头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设立文化洞头项目扶持资金,编制完成《洞头区文化产业专项规划(2015年—2020年)》,提出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目标,不断健全财政、土地、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文化企业入住创意园区。打造九亩丘海洋文化创意园,以海洋文化为重点,注重非遗保护开发,引进创业人才、选树创客典型,逐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交流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解决洞头文化企业低、小、散等现状。注重海洋旅游、海洋民俗、非遗等元素融合,将创意园区打造成具有海洋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地。

  九亩丘海创园属于海洋文化创意园功能版块,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众创空间、影视服务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等为重点。海创园项目把洞头所有海洋文化元素和非遗文化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形成集文化、旅游、民俗、众创、海洋等元素为一体的文旅综合服务中心。同时通过政策扶持,推动整个片区企业创新、转移,最终实现产业优势发展和特色发展。

  目前,除了古船木、东海贝雕原有文化企业外,渔民画、渔灯制作等非遗工作室也实现进一步整合。对接中国美院、中国艺术博物馆、浙江工贸学院,将渔民画、古木渔船、贝雕开发研制成创意家具、旅游“伴手礼”等产品,获专利近170项,有效提升了海洋传统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洞头立足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根植本土海洋文化特色,借力文创理念,提升文化产业潜力,形成“文化+旅游”的产业联动。借助中国·洞头妈祖平安节、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七夕成人节等各类品牌活动,将渔民画、古船木、贝雕等海洋文化产品包装成集纪念性和工艺性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深挖“海韵”文化品牌,实现文旅融合。

  同时,结合洞头本土海洋文化特色,举行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进一步推动贝雕、古船木等海岛特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技艺传承、项目牵引、创新营销等方面积极发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洞头海洋文化特色品牌。

  此外,洞头已经着手建设洞头文化人才库,加大文化艺术高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培养造就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打造一支能将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机整合的文化企业家队伍,从而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未来五年,洞头区将继续深挖海洋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树立“文化+”理念,从政策支撑、旅游品牌、项目带动、人才培育等方面着力,跨界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联动海洋经济区位发展优势,全力推动海洋特色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

  记者 苏婷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