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踏浪而来” 唤醒海岛“新”活力丨王思恩:以青春画笔绘海岛风情 让洞头渔民画“潮”起来

2025/11/18

王思恩

  洞头网讯(记者 潘道阳 见习记者 叶青青 沈灿辉)当传统技艺邂逅青春创意,当海岛风情碰撞现代表达,文化的生命力便在交融中蓬勃生长。今天的《青年“踏浪而来”唤醒海岛“新”活力》专栏,让我们一同走进95后青年艺术家王思恩的绘画世界。

  在东沙会客厅,王思恩伫立画架前,时而俯身调和颜料,时而眯眼审视构图,专注的神情里满是对这份艺术的热爱与坚守。

  王思恩告诉记者,母亲与姐姐都是渔民画创作者,自幼在颜料与画笔环绕的环境中成长,他对渔民画的兴趣悄然萌芽。

  “在2010年的时候,我姐姐跟一个老师在专门学渔民画,我在边上看。他的作品里面会出现渔民捕鱼场景,还有五彩斑斓的颜色。这个画面给我的感觉就是既天马行空又接近现实,我就产生了好奇,于是我就开始了画渔民画。”王思恩说。

  2022年的一次返乡之旅,熟悉的渔歌、咸腥的海风、渔民劳作的身影扑面而来,王思恩便突然萌生一个想法:不妨将现代艺术手法与传统渔民画结合,用专业所学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看见洞头渔民画的美。

  “画面上,我融入了比较现代的插画风格,实验性去创作渔民画,让它有更多的可能性。还有我们现在也开发了一些渔民画的研学材料包,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创作。还打造了渔民画的大型打卡点,是一面大型墙绘,可以大大提高渔民画的曝光率。”王思恩说。

  秉持“让非遗触手可及”的理念,王思恩以洞头302个岛屿为灵感源泉,创立“302计画”渔民画研学品牌。他打破传统绘画的局限,将渔民画融入现代生活场景与美育实践:推动研学项目走进浙江省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及上海、杭州等地的多所大中小学;精心设计创作材料包,让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都能轻松接触渔民画,感受海岛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学习渔民画已经两三年了,我觉得渔民画特别好,可以充分展示洞头的文化特色。在王老师仔细教学下,我已经能独立画出一幅渔民画来了。”学员黄恩琳说。

  为了让作品更具生命力,王思恩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精进创作技艺;经常走访老渔民,倾听他们的经历,挖掘背后的民俗风情与海岛记忆,将这些鲜活的素材转化为画笔之下的生动画面。在日前公布的第三届市级乡村工匠名单中,王思恩还以渔民画技艺入选市级乡村工匠(手工艺人才类)。未来,他将持续深耕渔民画领域,以笔为媒,全力助推洞头渔民画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发展。

  “挖掘更多的洞头传统文化,搭建起非遗与美育的桥梁,让洞头渔民画充满更多可能性。我们会定期开展渔民画教学、培训,让更多人加入渔民画的创作之中。还会打造渔民画基地,通过这个对外窗口,让大家看到渔民画的美。”王思恩表示。

分享到: